太子妃张氏看着丈夫这个样子,小心翼翼道:“可是,父皇没来呀!”
“没来?”朱高炽疑惑了一下。
“啊!”太子妃张氏小声回应。
“胡说,刚刚还在这儿跟我聊天呢!”
朱高炽不相信,但看着媳妇儿不信的样子,又解释:“爹还给了我一个匈奴人的青铜凤鸟。”
他转过身就在床榻上找起来,以证明父亲真的来过。
“凤鸟呢?”
“凤鸟呢?”
他把床榻上的蚕丝被和枕头都给扔到了地上。
下一刻,就在床头找到了青铜凤鸟。
他拿给媳妇儿看。
“看,这不是?”
太子妃张氏满脸不可思议。
这时朱高炽盯着手中的青铜凤鸟,缓缓坐在床榻上。
“我爹,他真来过!”
他呆呆的呢喃。
情绪却是再也控制不住,就这样抽泣了起来。
“爹……”
……
杨轩按照朱棣的交代,接管了大军。
小老二和小老三也没有趁机率军夺权篡位。
他们和一众将领在盔甲外面穿着素衣,普通士卒腰间绑着白带。
白绫挂在旗杆上,一路撒着纸钱。
带着朱棣的棺椁,往京师走去。
九月初,他们终于回来了。
已经提前收到通知的朱高炽领着文武百官,身着孝衣,出城三十里迎接。
护送朱棣的棺椁至已经布置好的灵堂。
京城哭声一片。
杨轩当众宣读朱棣遗旨,太子朱高炽灵前继位。
人群中,小老二和小老三面色复杂。
一抹不甘,自小老二的眼底一闪而过。
朱高炽为朱棣上谥号“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葬于长陵,与徐皇后合葬!
《永乐大典》原本陪葬。
…
朱棣走了,他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皇帝。
他这一生,犯过错,也立过功。
但功绩远远大于过错。
千秋后人会记得这个宵衣旰食,爬冰卧雪,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永乐大帝。
他叫朱棣,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一个…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儿子。
……
第三卷完了,心里空荡荡的,以后和杨轩斗嘴的人没有了,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又背负了一个承诺。
下一卷仁宣篇篇幅应该没这么长了,可能几十章就结束了。
以后的番外里,朱棣能亲眼看到朱高炽的登基大典,弥补这个遗憾。
“认得出来吗?”
朱棣将手上的小物件儿递给儿子。
后者接过仔细看了看,然后道:“这是…匈奴人的青铜凤鸟?”
朱棣笑了笑:“我就知道你喜欢,你从小身体不好,我每一次出征回来,都要给你带礼物。”
听到这话,朱高炽也跟着笑了笑。
“这次,我的大营驻扎在匈奴人的遗址上,你要是去了,还能找到不少。”
“好在,出去小半年,没有白跑一趟。”
听着老爹的话,朱高炽道:“爹,胜负并不重要,只要您平安回来就好。”
“咱大明国力强盛,怀柔,征缴,都可如意。”
“不必汲汲在这一时。”
朱高炽这时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体,愧疚道:“我这身体这时候病了,也起不来,实在是,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你的身体,都是我累垮的。”朱棣脸上写满了愧疚和自责。
“我太固执了,后面的一摊子事情,还得你来收拾。”
“咱们俩,虽是吵吵闹闹。”
“我对你还是放心的。”
朱高炽轻轻点着头。
就听老爹继续说:“你明白,我明白。”
“别人都不明白。”
“苦了你了,孩子!”
听着这些暖心的话,朱高炽眼眶湿润。
二十余年了,父亲终于认可了他。
自己的付出,父亲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爹,您出去征战这小半年,我时时地挂念着您。”
“只要您能回来,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