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象一下,在擂台之上,一个很外向的千金大小姐,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一方面是心里的战意,一方面是强大压迫力带来的害怕感,然后坚定内心,长枪出击破空,燃起火焰...”
大概的描述一个战斗前的质感后。
赵明雅点点头。
仔细看了一眼李景霖所写的简单旋律线。
视奏两下彻底拿捏后,便开始闭上眼睛,蹙眉思索。
脑海中。
一个灵动活泼的女孩,手持长枪,正在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
有些压迫,有些害怕,但随后战意让内心坚定,枪势如烈火般蔓延...
然后,开始随手solo起来。
这样的solo,其实很难有什么旋律感可言。
大多数,是靠着力道,强弱,快慢的渐变,以及一些技巧,技巧的变换,去拉扯情绪,令人有一种情绪上的变化。
表达的是质感。
在solo的过程中,李景霖很仔细的观察着赵明雅技巧的变换,以及在不同的情绪变化下,所选用的技巧表达形式。
并且在一边记录着。
要知道。
在琵琶上。
左右手加起来。
足足有六十多种以上的技巧,并且,还在不断的创新改变中。
这些技巧之复杂,完全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运用的好的。
这也是李景霖来找赵明雅的原因。
因为,这种等级的琵琶演奏家,第一意识的反应之下所拿出来的技巧,才可能是最合适的。
若是只有纸上谈兵,就算没有技巧不搭配情绪的问题,那也会产生衔接上的问题。
就比方说小提琴。
表达少女。
在不懂乐器,空想的情况下,异想天开的想用跳弓表示灵动,想用揉弦表示少女如水的温柔。
嗯。
想的是挺好的。
但...
就好像单簧管没法一边吹滑音的同时,还在快速吐音吹断奏。
谁踏马能在跳弓的时候揉弦?
能做到的话,那小提琴界都不是最先炸的,最先炸的应该是生物界,高低得给你切个片,研究物种的多样性。
所以。
这类的作曲,是必须要和演奏家进行沟通的。
因为只有本行业的演奏家,才最了解自己乐器的技巧。
“这个地方能不能来个拉弦?如果能来个拉弦的话,可以很有紧张的氛围感。”
“拉弦以后,能过度转变吗?”
李景霖仔细思索着。
对赵明雅说起了一些思路上的要求。
“我试试...”
试了一下后。
赵明雅点点头。
“这么处理可以,没什么问题,过渡上很平滑。”
两人一边交流着。
一边设计着技巧的衔接与转换。
这样的联合创作,让洛诗瑶感到十分奇特。
很少见,十分少见。
“嗯...这些音得稍微改一下。”
由于是solo。
所以,赵明雅并没有十分在意旋律上的细节问题。
主要还是看技巧衔接以及对情绪的表达。
而李景霖。
则是通过强大的音感,对赵明雅弹奏的solo进行一个唱名记载。
返还到曲谱之上,梳理着乐理细节,更改一些不符合调式调性变化的音程,或是进行更加科学的音程转化。
然后重新让赵明雅根据曲谱中所改写的旋律线,再次进行细节上的打磨。
之所以先给一段旋律。
正是因为...solo这玩意,是很容易弹奏出以往常用,常练的旋律,这样是为了避免出现雷同。
两人的合作。
简直让洛诗瑶大开眼界。
大佬之间的合作,当真是精妙绝伦,行云流水。
彼此之间堪称在相互炫技,相互展示极其强大的音乐功底。
突出的就是一个离谱。
赵明雅的弹奏突出一个犀利。
令人瞠目结舌。
可每次李景霖,却总能火眼金睛般get到其中的精华,并且针对性的随手写,随手改。
每一次改变又都会令人感觉“卧槽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