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快穿:本大佬教渣渣们重新做人 > 第456章 我是始皇之女(二十二)

第456章 我是始皇之女(二十二)

两年后(前210年),这一年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炎犀到达位面的第十年。

也是上一世嬴政刚满五十岁,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骤然去世的一年。

只是现在秦国政通人和。

在炎犀的建议下,许多过于严苛的法度被更改。

七国混战导致的凋敝民生逐渐在恢复。

被嬴政视为累赘的方士基本被赶走。

整个帝国呈现欣欣向荣之态。

嬴政现在每日除了修炼便是处理政务,并不想出巡。

在炎犀的帮助下,所有政事井井有条。

在这一年即将过半的时候,远方一个石破天惊的新闻风一般刮遍整个大秦。

屠睢回来了。

去的时候数万方士,等到达东瀛的时候只剩几千人。

就连被赋予重任的方士徐福都病死在登岛前夕。

好在,屠睢带出去的军士折损不多,可能是军人的身体素质比普通人更强吧。

屠睢带回来许多好消息。

东瀛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岛上的人没有文字,会制粗糙的陶器,还处于部落时代。

但这个岛上确实有不少铜矿和银矿。

虽比不得大秦矿产丰富,但用自己的和用别人的到底不一样。

嬴政和众臣都十分激动。

按照屠睢所说,现在派人上岛,取东瀛犹如取无主之物。

这次回国,屠睢只带了百余人人,轻装简行。

剩下的数百人留在东瀛弹压当地人和秦朝过去的方士。

上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原本处于原始社会的东瀛突然暴富。

出现飞速发展时期。

有考古学家认为便是因为徐福带过去的物资和财富,以及人口和文化。

这一世就不好意思了,炎犀剥夺了他们发展的机会。

很快,嬴政又陆续派遣大军前往东瀛,小半年后,东瀛被纳入大秦版图,称和郡。

很快到了即将腊祭的时候,在一次大朝议上,嬴政终于提出了那个早已在心中谋划多日的设想。

“朕欲立西垂公主嬴阳滋为太子,众卿可有异议。”

声音回荡在大殿上,炎犀想起昨晚上两人的谈话。

嬴政:“何为法?”

炎犀:“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法,就是官府制定条文,在百姓中公布,让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法家认为法一经公布,君主就必须明察百姓的行为。

因为他有势,可以惩罚违法的人,奖赏守法的人。

这样办,就能够成功地统治百姓,不论有多少百姓都行。

嬴政:“或言法家兴国不可治国,儒家治国不可兴国,何解?”

炎犀:“秦法严苛,威权固治,战时可解一时之困;然治时杀伐过甚,百姓畏惧。

儒家崇德,善遮蔽掩盖,百姓以为善,因而信之。然战时人心疏散,无力抵御外辱,故而溃败。”

在炎犀看来,儒和法都只是封建帝王统治的手段而已。

儒家教导百姓如何做好奴隶,法家教唆帝王如何做主子。

儒家擅长用“正名”来遮蔽和掩盖天下皆奴的实质,而法家不屑于此,反而赤裸裸地用“刑名”来强调和揭示天下皆奴的真相。

法家对欺骗和麻痹天下人不利,因此后世帝王们总是把儒家一面朝上,而把法家一面朝下。

这是历史发展的局限。

“若汝为君,是法是儒?”

这句话其实就多余问,炎犀一直是嬴政的坚定支持者。

或者说,她是委托者的代言人,在阳滋公主心里,父亲应该从不出错。

炎犀自然也要为实现嬴政的政治理念而努力。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炎犀的意思是君主用法用势治民。

他不需要有特殊才能和高尚道德,也不需要像儒家主张的那样,自己作出榜样,或是通过个人的影响来统治。

“大善。阳滋,秦交于汝手,朕死亦瞑目矣。”

“陛下春秋鼎盛,请勿轻易言死。”

“哈哈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