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怎么修,我也不在乎你怎么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你只要能走到终点就行。
有的人习惯坐禅,一坐便能做出个千秋万世,做出个百代平安来。
有的人则是喜欢吐纳,餐风食炁,吞吐日月,张口之间便有风雷相随。
有的人喜欢扶乩……有的人喜欢合欢……
甚至更有甚者,不修法术,不通道法,但也仍然能够逍遥山水不朽长生。
所以说修行的方式千奇百怪。
但是,在这三山宫之中,却是有一套凭借着纯粹的斗法能力,将术士境界分作三个阶段的修行。
亦可称之为术士三要!
第一要就是要定。
初开祖窍,能够采天地精气补益自身,所以要凝神定气,随后便可修行法术,施展种种不可思议之能。
不过大多数只能够修行一门法术,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资源更是有限的。
修行法术先立坛,随后以法坛修行,便能开坛施咒做法,施展这一门法术。
只有真正的潜心修行,认真钻研之辈,才能够将这一门法术修行到大成,灵光自成。
到了这一步,自然不需要开坛做法,一念之间,便可施法修行,远遁千里。
不过,一门法术太过单一,容易被针对,很难出现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
而第二要,则是要静。
毕竟三山宫修行条件比较特殊,所以说,寻常人只能死中求活。
能够有资格静修的。
那就只有修成了数门法术,将之修成大成,甚至念动之间,便有风火雷霆之势的老道。
他们修行的法术太多,种种法术之间汇聚成灵湖,更有着窥破真实之能。
能够在器物之上设下种种禁制,将其炼制成各种各样的法器,收人摄物,晃动雷霆,有着种种不可思议之威能。
能够修成这一步,手持法器,自我静修的人物,那已经算是肉食者了。
这样的人物资源充足,地位崇高,自然是要静!
而这第三要,则是要悟。
修行讲究开悟。
这一个境界玄之又玄,几乎就是那种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修成了无数法术,便有所领悟的那些老怪物。
他们几乎已经将法术,修行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练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道法。
能够神合法器,练成多种法宝,踏步御空,逍遥自在。
那是真正的如同走路一般的御空而行,不借助任何的法术,每一个都恐怖到了极点。
他们要么是外出游历,要么是在洞府中闭关,几乎都是在术士斗法之中,最为强大的人物。
他们追求的,就是成为那三个宫主一般的,求道有方的人物。
俗话说的好。
道中取一法,法中取一术,由术即法再求道,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术士就是修行的术。
他们想更进一步求法,那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缘法。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做等闲呐!
整个三山宫建立了五百多年,从来都没有一位方士级别的人物诞生。
由此便可见大道艰难。
“终于度过了人生之中的第一个难关~”
叹了一口气之后,方欣便打坐静神,开始主动的勾连着天地各炁,采摄一缕缕日月精华气机。
这是开窍修行之后的基础。
暂时没有法术修行,自然是要采摄日月精气,调和坎离,让自己的身躯更加自如,也更加的长久。
肉身是渡世宝筏。
至今为止,除了传说之中羽化飞升的那些羽士之外,还没听说过有谁,是失去了肉身之后能有所成就的。
定神观心。
第一次主动采集日精月华。
这对于任何的术士,都是一种极其震撼的过程。
只看到方欣心神一震,冥冥之中的精神力便脱体而出,这是天地之中的诸多祖炁。
以精神力作为导引。
一点一点的勾连着天地之中,那自明月上面洒落而来的,如水般的太阴光华之机。
月华一点点的凝聚。
随着他的导引,缓缓的从灵台之中落入身躯,就好像是有着水流在他全身上下拂过。
祖窍在微微发光。
如同金色的熔岩一般,在全身上下流转,滔滔不绝,源源不断,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