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老师在吏部,肯定会派合适的人选来接任的。”
“嗯嗯,公子您的调令也应该快下来了吧。”
“最迟也吃不过这个月底了,到时我也能轻松些了。”
“嗯嗯,不过这样的话,咱们就该离开家了。”
王熹将话说完,才发现自己嘴又快了,说了不该说的。
“公子,您别多想,是小的胡说的,就算调走了,也该有假的,最少还有好几个月呢,现在不急。”
“人生在世不由己,聚散终有时候,我知道的,不会怪你。”
王熹连忙转了话题,怕自家公子心情不好。
“大姑爷来信说在富安县干得不错,也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升一升,还有孙公子去了州城,也不知这次会不会中举。”
“升官哪里那么容易的,何况喻之得的是同进士,仕途更加艰难一些。”
说起李喻之来,许行丰倒也觉得有趣,当初喻之是他们几人里面最散漫的,却没想到竟早于思墨和小叔得了进士。
这足以看出选择的重要性,要不是当初喻之有股子冲劲,孤注一掷,跑到京城国子监去求学,只怕现在举人也不一定能成。
现在虽然得中的是同进士,但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正七品县令了,以后仕途艰辛些,但也未必不可成。
这次许行丰料错了,八月底调令还是没下来,一直等到九月中旬,上面才来了调令。
许行丰瞧着调令上的工部侍郎四字,心中激荡,他不仅调入京中,居然直接连升了一品两级,这简直是天大的恩赐呀。
“公子,你升官了,正四品耶。”
王熹比许行丰还高兴,他本来还愁呢,想着自家公子都正五品了,要是还当地方官,都没好职位了,所以心里近期一直为了这事担忧。
却没想到惊喜如此大,居然是正四品的工部侍郎。
“嗯,瞧见了,走,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爷爷他们,也让他们跟着高兴高兴。”
“嗯嗯,老太爷他们肯定高兴得不行,公子你才三十二,就正四品了,看来当初小的在弘慈寺求的,佛祖都听见了,那解签的师傅也没诓我。”
“哈哈,走。”
许行丰一路打马回家,脸上的喜色任谁瞧了都知他心情大好。
“爷爷、奶奶、娘、云容。”
“丰儿,你怎么回来了?是不是调令?”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许家从八月就将调令的事放在心上挂着。
“哈哈,是的,调令今日下来了。”
“如何?”
“调回京中,正四品的工部侍郎。”
许老头等人听到这话,都高兴得不行,就连三年前舍不得孙子的王氏,这次都高兴得不行。
“好呀,好呀,我孙儿有出息,是我许家有福。”
许行丰原以为奶奶会哭呢,却发现奶奶是真高兴,瞧着笑起来没有半分勉强。
“你这孩子,是不是纳闷奶奶怎么没同上次一般哭了?”
许行丰虽然不想提起这个话题,怕触动奶奶感性,但奶奶话都问出来了,只得点了点头。
“之前我呀是一时接受不了,又怕自己年纪大了,你走了我就见不着了。
后来官家恩赐,你又在家这边待了三年,你爷爷同奶奶我都知足了。
再说了,丰儿你可是状元,又年轻,以后肯定是要不停往上走的,奶奶可不能拖了你后腿。
而且我现在身子骨还不错,天天打五禽戏,吃完饭就在村里唠嗑遛弯,再活个十年应该也是可以的。
而且你做官也不是真不回来了,不是三年六年的能回来一次吗。
实在回不来,你就让平平安安乐乐回来陪我们也是可以的。”
“嗯嗯,只要我有假了,肯定赶回来看你,平平他们也是。”
“平平安安出息,发文说了,说不定再过两年也能参加童生试了,到时也是要回来的。”
“嗯。”
“对了,丰儿,你这次应该有假吧?”
“有的,三年前我是连任,所以没假,这次官家准了我三个半月的假,不过得等到十月底官员来接了晋府才能开始放假。”
“你上次回来不是只有两个月的假吗?怎么这次有三个半月?难道是你老师特地给你行的方便?”
“应该不是,老师身为吏部尚书,当以身作则,自然不能为了我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