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魅声蛇影 > 第二十一章 师出道门

第二十一章 师出道门

我这次去寻我师傅的地方,叫崆峒岛,这与崆峒派和崆峒山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一桌风景宜人的渔家小岛,确实适合养老。

我师傅生性洒脱,不愿受清规约束,一向是游历四方,我想怹老人家若不是为了疗伤定不会委身我师叔祖门下做个火工道人多年。这事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啊,纯属我猜想。

我跟我师傅学徒,那纯属散养法,怹得意了就一本正经的教我一些,心思不在了就由我去玩,但是对道术基本功的修炼是很苛刻很严格的。

我们道家祖师老子,位尊天庭无上天尊,老子即李耳,字聃。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道教循之,创胎息法。正所谓存我之神,想我之身,达到入静之境,且用意念导气运行,这是后来“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滥觞。

我们道家功以修身,治己,长生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两大派分若干宗派,两大派外也还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尽管如此,无论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为第一要义,都以返璞归真,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都以维护苍生或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

道家功非常注重个人修为的实践,数千年来,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功法,许许多多的修道之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道家的主要修炼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下面作以简明介绍:

所谓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中华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中华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所谓踵息,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据《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

所谓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庄子》所载广成子教导轩辕黄帝的一席话,即属高层次的内丹法。但其名称,乃与内丹相对而言,在隋朝时罗浮炼士苏元朗昭示之,见《罗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推测内丹开始流传较为隐秘,由苏元朗著书始才显露于世。至唐末出现钟离权、吕洞宾所倡之“钟吕金丹道”,内丹学说遂逐渐形成完整系统,自后流传久远,成为中华道家修炼法之主流。中华道家修炼学,就是在以上众多修炼方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历代修炼家的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既已光辉于远古,亦必照耀于未来!

道家功法众多,我们道家概括归纳为若干门类。这些门类古已有名称的,所以沿用古称;古时未有名称或名称不确切者,由我道家冠之以名称。由于尊重门派的规矩,对有些功法且不便披露后面的内容。

我道家功法包括道教未成立前,为道家所修炼之功法及道教成立之后寓于道教中的气功。道家气功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练养派,通过不同的练功方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以达到长生久视,返璞归真;另一类是济世派,用画符、掐诀、念咒等方法来达到降妖捉怪,悬壶济世的目的。济世派本属正一派的一部分,我们把正一派中的修炼功法划归练养派中,将悬壶济世的内容单独列为另一大类,也被世人成为游医的一个误解。

门内依照练养派可分为自然无为法门、周天法门、服气法门和导引法门四种门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