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这天一早,苏巧也跟赵玉兰一起起了个大早。
家里每天打扫,原本就很干净整洁,不过,娘俩的仪式感很强,还是拿着抹布到处擦擦,拿着扫帚角角落落的再扫一遍。
院子里,院墙上,甚至,那些花草上,全都洒了些水。
过后,苏巧负责贴窗花春联。
买的红纸,窗花是赵玉兰剪的,春联是苏巧自己写的。
赵玉兰则拿了张小凳子,坐在院子里摘菜。
苏巧说,中午想吃顿火锅,她弄了挺多香菜回来。
这菜好吃,但是,费时间摘。
炉子上,大骨头炖的香气外溢。
外面时而响起一两声鞭炮声,还有孩子们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的玩耍的声音。
苏巧贴好后,洗了手,就过来帮赵玉兰一起摘菜。
大骨头汤做锅底,洗净的素菜,放进去烫一烫就能吃了。
既方便又美味。
中午,娘俩就在院子里,闻着花香,吹着清风,美美的吃了一顿火锅。
吃完,连锅碗都没收拾,苏巧就拉着赵玉兰出了门。
她骑着车子,带着赵玉兰沿着护城河慢悠悠的逛起来。
下午逛累了,娘俩回家,赵玉兰和面,苏巧剁馅,晚上吃饺子。
今年的饺子馅,主要三种,猪肉白菜馅,酸菜肉末馅,韭菜鸡蛋馅。
两样都搁了肉,还有搁了鸡蛋,这要在过去,赵玉兰是想都不敢想啊,太败家了。
要是在村里,被人知道了,说不定还得骂她是败家娘们,馋嘴婆子呢。
可现在,就她跟女儿两个,清净自在,而且再也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了。
“真好!”赵玉兰擀着饺子皮,或许是脑海里感慨太多,竟然脱口而出心头的喜悦。
苏巧已经剁好了肉沫,闻言,笑问,“啥真好啊?”
“日子啊。”赵玉兰拿着擀面杖,又朝那饺子皮上撒了点面粉,一面笑着感叹,“巧巧啊,妈觉着,现在的日子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有屋住,有钱赚,有肉吃,有衣穿。
过去,地主家大概也不过如此了。
“呵,妈觉着好就行。”苏巧点头附和。
赵玉兰,“我当然觉着好,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梦不到的日子,哎~~~”
苏巧轻轻笑了声,“妈,以后啊,肯定会更好的呢。”
“妈知道,妈的巧巧以后有大出息。”赵玉兰满脸欣慰,从前,她总觉得自己就是苦菜子的命,苦熬着过日子。
现在,她觉着,自己的命真好。
苏巧耸眉,一脸傲娇的样子。
赵玉兰擀好饺子皮之后,洗了手,又倒了一碗清水过来,娘俩开始包饺子。
三种馅儿,一共包了两百多个。
当然,不是一顿全吃完的。
因为,苏巧还爱吃煎饺,所以,除了年三十晚上煮着吃,还可以留些隔天煎着吃。
晚上,吃好饺子,收拾完毕。
这年代,又没其他的娱乐生活,连电视都没。
娘俩脱了外衣就上了床。
苏巧就拿起一本故事会,读上头的故事给赵玉兰听。
然而,不管是积极的悲伤的或者离奇的,赵玉兰总能听的热泪盈眶。
苏巧觉得非常不解和稀奇。
于是,她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妈,要不,从明天开始,我教你认字吧?”
“教我认字?”赵玉兰一下子窘红了脸,“妈都满四十的人了,还认啥字?叫人笑话。”
“谁会笑话啊?这县城里,咱又没啥熟人。”苏巧道。
赵玉兰还是不敢,“可是,妈脑子笨,妈怕学不会,给你丢脸。”
“切,我能丢啥脸。再说了,你也不笨啊。要不然,你天天卖菜,那些账不是算的清清楚楚?”苏巧鼓励着。
赵玉兰其实从一开始就被说心动了,只是,年纪大了,尝试新东西,总有那么点犯怯。
尤其是识字,这在她眼里,都是能人才会的事,她一个农村妇女去识字,能行吗?
见她犹豫不决,苏巧当即决定了,“行,就这么定了,咱们就从明天开始,我一天先教你三个字。
看你学习程度,以后会酌情考虑增加。”
赵玉兰,“......”
娘俩就这样聊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还是被外面的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