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没什么审美,村里人,老人大多穿那种蓝布青布或者灰布的衣裳,男人多是蓝色或者军绿色的卡其布衣裳,女人们,一水的红格子花格子等等......
赵玉兰就开心道,“这布,回头妈下午在货郎那买的,这颜色很衬你,回头,送到裁缝那,给你做件新衣裳。
这样,你去高中念书,也有新的穿了。”
“嗯,都行。”苏巧其实对穿戴没那么在意,毕竟,大家穿的也都差不多。
赵玉兰兴冲冲的将布和扣子收起来,转身要做晚饭,看到盆里的西瓜,愣了下,“巧巧,你买西瓜了?”
“哦,对,我差点忘了呢,妈,西瓜凉了有一会了,就等你回来一起吃呢。”苏巧忙找来菜刀要切西瓜。
赵玉兰想说她又乱花钱,但话到嘴边又给咽下去了。
现在天热,孩子学习压力大,想吃啥就吃啥吧。
“这西瓜看着不错,肯定甜。”她说。
苏巧切了一半,另一半放进盆里继续冰着,晚上还要吃晚饭呢,这会子娘俩能吃半个就好。
这半个西瓜,苏巧也切成了好几个小块。
赵玉兰拿了最小的那一块,吃了一口,就觉得清甜可口,水分十足。
“唔,这西瓜哪买的?可真甜,好吃。”
“下午放学的时候,看见有个老头拉着板车卖,我就买了一个。”苏巧回答,不过,种子是老农的西瓜种子。
也就是中午吃的那西瓜留的籽。
可对比之下,她从空间里摘的西瓜,要比老农那瓜甘甜美味的多。
苏巧觉得,这应该是她空间的原因。
果然,空间出品,必非凡品。
赵玉兰吃了一小块就不吃了,这西瓜一定不便宜,她想留给苏巧吃。
这么多,放冷水里冰着,一天两天应该坏不了,她想让苏巧多吃几天。
苏巧硬朝她手上塞了两块,“妈,这西瓜顶多能放一天。留半块明天吃,这些,我一个人也吃不完,而且,吃多了凉的也不好。”
赵玉兰看着这清香甘甜的西瓜,轻笑着,“行,那今天,咱娘俩就奢侈一回。”
往年,尤其农忙干活的时候,正逢暑热天气。
那个热,在田里待一会,那头发身上都得湿透了。
那个时候,就想着,要是能吃点凉的,比如一片冰凉的西瓜,该多解渴啊?
可是,不管渴成啥样,那也只能喝点从家里的凉茶......
想到以前的苦,再吃这西瓜,赵玉兰觉得格外的甜。
由于娘俩吃了半个西瓜,肚子撑了个半饱,晚上,赵玉兰就简单的蒸了几个馒头,又炒了一碗辣椒鸡蛋。
母女俩简单的吃了晚饭。
才吃过晚饭,苏巧坐在门口的石头上吹着凉风,赵玉兰在收拾锅碗,这时,村里一个妇女找了来。
“玉兰啊,玉兰,不好了,苏老拐出事了。”
这妇人一边朝牛棚这跑来,一边大叫着。
苏巧起身,认出这是苏家的邻居,就是屋角有栀子花的那家。
这是那家的大儿媳妇,名叫翠花的。
翠花先喊着赵玉兰。
赵玉兰还只当出了啥大事?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了过去。
结果,一听苏老拐出事了,她立马顿住了脚步。
她跟苏家去年就断了,苏老拐上回来找她哭诉,被她说走了之后,也再没来过。
咋这翠花又来找她呢?
赵玉兰在村里那是出了名的好性儿,这回,也没等翠花过来,转身又去干活了。
“翠花婶子。”苏巧则迎了过去,拦住了翠花的路,好笑的提醒,“苏老拐出事了,你该去找苏家人啊。
对了,你家不是跟苏家隔壁吗?拐个弯就到了,咋跑这么远来找我妈?”
“不是。”翠花喘着气,解释,“二香前两天不是回娘家去了吗?大奎今天去接,也没回来。二奎三奎还县里上学,不在家。”
“那苏红呢?”苏巧问。
翠花摇头,“那丫头谁知道哪儿去了?叫了半天不见人。”
苏巧好奇,“那,苏老拐出啥事了?”
翠花叫道,“被人打破头了,流了好多血呢。”
苏巧越发惊了,“打破头?流好多血?那去找医生啊,要么去找大贵叔,不行就去卫生院啊。
找我妈有啥用,她又不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