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起来了。
老支书那浑厚的声音,先‘喂喂’了两声,试着喇叭没问题,就开始广播了,“社员同志们,大喜事啊,今天,咱村的陆淮生和苏巧两位同志,在山上抓了一头大野猪回来。
我估摸着得有二百多斤呢。现在正在村口。
这野猪,不用肉票,每斤八毛钱,想吃肉的,一会就到村口来.......”
这广播,老支书连续播了五遍。
等他广播好后,再来到村口这边,老槐树下围满了人。
陆老头本来主刀的,不过,现在又变成陆淮生了。
因为,村里跟他相熟的村民们,都将他围起来说话。
大家一致的好奇,他这腿脚咋好的?
就连老支书也后知后觉的想到这一点。
以往,陆老头别说天冷了,基本上入秋后,这腿脚就不大利索了,基本上也就不咋出门了。
他又住后山腰上,离村里远,平时村民们没事也不会过去找他。
是以,到今天,他亲自下山,村民们才好奇起来他的腿脚。
陆老头也不隐瞒,就像当初跟儿子说的那样,跟村民们夸起苏巧的功来。
这下,村民们更是觉得神奇了。
苏巧咋会治的?
老支书亲自帮着大伙来问。
苏巧就一副谦虚的模样,“是上回,我不是跟我妈一起去镇上赶集嘛。我饿了就买了两块糖糕,那糖糕是报纸包着的。
那报纸我可舍不得扔,带回家之后,看了看,竟然发现上头有个治疗冻伤的偏方。
所以,我就给陆爷爷试了试,没想到,竟然还真治好了。”
众人诧异。
“苏巧,你还会看报纸啊?”有人问。
“苏巧这回还在镇上中学考了试了,还考了全年级第一,你不知道吗?”有人帮着苏巧回答。
又有人问,“苏巧,你那报纸呢?还在吗?上头可有教治别的了?我这经常头昏,也不知道能不能找个法子......”
“对啊,那报纸能给我们看看吗?”
“给你们看,能看懂吗?识字吗?”眼看着村民们都围住苏巧,问东问西,老支书把这些人都给挡开了。
一面又跟苏巧道,“苏巧啊,你是个好孩子,我正想告诉你呢,你的户口问题,我也帮你落实了。目前就落在咱村里。
你跟你妈一起,因你年纪不够,目前,你妈是户主。”
“真的?”苏巧激动坏了。
如果说,上回带着赵玉兰从苏家离开,只是形式上的。
将两人的户口从苏家迁出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算是和老苏家彻底断了关系了。
老支书点点头,“真的,以后啊,带着你妈好好过日子。”
其实,这事,苏巧早就托自己办了。
可是,苏老拐那二百五的货,死活不放。
因为这娘俩的户口,还牵扯到两人的田地。
这户口一迁,苏家的地就得少了。
何况,苏老拐总还妄想着赵玉兰回来呢。
为这事,老支书没少做工作,可苏老拐就是赖皮不给办。
后来,还是镇上中学的老师,校长,来到村里,找了他,又了解了苏巧的一些事,帮着一起做工作。
软硬兼施的,愣是把苏老拐给说服了,最后才同意。
但是,面对苏巧,老支书以及中学老师校长们背后跑的多少路,又做了多少工作,这些,老支书一个字都没提。
苏巧这孩子,过的不易。
她如今能够自立成材,老支书也很欣慰。
“嗯。”苏巧美滋滋的应着。
然后,来到正忙活的陆淮生边上,“陆淮生,我的户口问题办好了。”
“真的?”陆淮生也替她高兴。
苏巧用力点头,高兴的脸上耀着明媚的光彩。
等野猪拾掇好,陆淮生负责切肉称重,苏巧就在旁边负责收钱找钱。
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
日落时分,这肉摊上的肉卖的差不多了,还剩的一些猪下水,苏巧全部打包回家。
回家之后,她将东西放好。
然后,就又来到陆家,在陆淮生那房里,将两只裤子口袋里的钱,全都掏了出来,放在他那书桌上。
陆淮生不解,“你这是干啥?”
“分钱。”苏巧一边整理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