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简单回答了一句,并没有停下脚步。
苏巧瞧着那稻子挺沉,也就没再找他说话。
回到屋前,将毛巾晒在一根竹枝上。
赵玉兰这边已经将煮好的小米粥盛好了,另外,还特地给苏巧煮了个鸡蛋。
“妈,你咋就煮了一个?”苏巧无奈,其实不用问,她也知道,赵玉兰舍不得。
赵玉兰吃着馒头,很满足道,“这馒头好吃,鸡蛋少,留着给你补养。”
苏巧,“......”
知道劝也没用,她也就没说什么了。
等她们有钱了,她想,赵玉兰自然就舍得吃了。
吃完,母女俩简单收拾了一下,苏巧腾出大约十多斤的排骨,还有一袋子的板栗,和母亲赵玉兰一起,去往镇上集市。
双华镇离的不远,几里路,约莫二十多分钟也就走到了。
镇上有个中学,苏红就在那读书的。
不过,母女俩并没看到中学,她们到了镇口,朝人打听了集市的方向,径直到了集市。
此时尚早,集市上的人却并不少,有卖手工编藤篮子的,苏巧觉得做工不错,想买。
赵玉兰忙拦住她,“巧巧,这篮子一个一块一,比肉还贵,回家,妈自己砍点枝条就编了。”
“妈,你还会编这个?”苏巧诧异。
赵玉兰点头,“嗯,会编。”
只是,没这卖的那么好就是了,但是,篮子要那么好做什么?能装东西能用就成。
苏巧就没买。
找了个空位,放下篮子和蛇皮袋。
篮子里装的排骨,显而易见,蛇皮袋里的板栗可瞧不见,苏巧将袋口卷了起来,露出里面剥好的板栗。
“巧,这,咋卖?”赵玉兰看着旁边卖糖糕的人,一边做一边还在使劲吆喝,她脸上烫烫的,心里慌的很,要是让她也这样吆喝,她可做不到啊。
苏巧瞅了她一眼,突然,双手拢在嘴边,大声吆喝了一句,“排骨炖板栗,又香又嫩又解馋哦。”
至于营养,这东西都不用说,排骨就是肉啊,肉能没营养?
赵玉兰直接瞅直了眼,她想不到自家闺女还真能豁的出去,真就吆喝起来。
这一吆喝,立刻就有人围了过来。
“啥排骨炖板栗?在哪儿?我怎么没闻见?”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娘,挎着个篮子,走过来好奇的问。
苏巧指着地上摆着的两样东西,笑着解释,“婶子,您瞧,都在呢,这是排骨,昨晚刚杀的,可新鲜呢。
还有这板栗,也都是我在山上新打的野板栗,个头小,味道却最好。
这两样要搁一起炖,保管又香又嫩又好吃。”
“你这排骨咋卖的?”大娘蹲下身子,就挑了一块排骨,瞧着颜色,还放到鼻尖嗅了嗅,确实新鲜。
苏巧,“我这不用肉票,一块钱一斤。”
“一块?太贵了吧?供销社的五花肉才卖一块。”
这年代,肉比骨头贵。
苏巧嘻嘻一笑,“行,婶子,您今天是我的第一个客人,那就给您便宜一点,八毛,您看怎样?”
“八毛啊?那我称两斤。”一旁的一个中年男人,原本就在边上看着,结果听苏巧说八毛,忙凑过来也挑。
大娘怕他把好的挑走了,忙捡了两块给苏巧。
苏巧用借来的小称,称了重量,“二斤八两,两块两毛四分,这样,就算您两块二吧。对了,再给您抓一把板栗,回家给孩子当零嘴,炖汤,都行。”
大娘原还想还给价,结果,又被塞了一把小板栗,顿时乐呵呵的,痛快的就给了钱。
中年男人一共挑了三块排骨,苏巧一称,五斤多。
“大哥,五斤六两。四块四毛八。这样,我也将零头抹了,您给四块四就好。还有这板栗,我跟我妈在山上亲自打的,鲜嫩甘甜,也给您带一点回去尝尝。”
苏巧干活利索,说话间,不但用稻草搓的草绳将排骨系好,还用搪瓷缸舀了半缸的小板栗。
中年男人带着个帆布包,直接打开,让将小板栗倒进去,临了还对苏巧表示了感谢。
刚来就卖了七八斤的排骨,赵玉兰有些懵了。
做买卖真这么简单?
还没反应过来呢,又一个微胖的年轻女人牵着孩子过来了。
一看这篮子里也没几根排骨,就让苏巧全包了。
苏巧今天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