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驿卒骑乘的驿马已经到了小院门前,直接就对那三人说道:“换马,给我准备水和吃的,八百里加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快去准备。”当先那人马上回头对身后之人吩咐道,随即上前把那驿卒搀下马,“你这是哪儿来的?”“大同。”那驿卒答了一句,这时候一人已经从屋里提出一个搭帘,里面有早就预备好的干粮和水,而另一人已经从院子里牵出一匹黄骠马.....虽然城里这几天传来一些坏消息,可是对于居住在京郊的百姓来说,每日早早的把准备好的产品运进城里贩卖才是湖口的手段,所以北边可能打败仗的消息对京城百姓来说影响不大,只不过是多了一项谈资。早上城门打开后,络绎不绝的商贩和行人就经过城门往来,京师依旧繁华无比。只是城门开了没多久,就有风尘仆仆的驿卒打马进城。不过这里是京城,每天这样的事儿都在发生,不管是行人还是守城军卒都没人当一回事,清出一条道来让他先走就好了。只是很快,一份大同的捷报就传遍了在京的各大衙门。这些天,衙门里的人也都在翘首以盼,等待着北边的消息传来,只是在得知捷报的内容后,许多人却是没有该有的欢呼雀跃,而是都沉默了。 很快,捷报被通政使司送进了内阁,被交到了严嵩手里。没多一会儿,徐阶也闻讯而来。现在,大同的消息可是牵动整个朝堂的心,这个时候是没人希望有败仗传来的,只是这个捷报的消息让他们略微失望了。“看看吧,大同巡抚李文进报捷,我军火烧板升城。”徐阶进来的时候,严嵩已经看完了捷报,顺势就把手中公文递给了徐阶。“大军撤回来没有。”徐阶忙上前接过捷报,嘴里也开口问道。“没有,俺答部追兵上来了,刘汉带兵拒敌去了。”严嵩有气无力的答了一句。徐阶眼中满是失望,这些都是预料中的消息。捷报自然是捷报,可大军没有及时撤回大同,那可就危险了,似乎正应了杨博的预测。匆匆看过文书,徐阶抬头看着严嵩道:“阁老,这东西我们还是要送进宫里去的。”只是这时候他才发现,严嵩双眼无神的看着面前,可是眼神却很是飘忽,不知道在看什么。此时,京城里露出失望眼神的官员何止严嵩一人,杨博在看了捷报抄本后也是双目无神的盯着对面悬挂的舆图。大同军,终归还是没能回到长城就被俺答部追兵截住了。此时,还在大同杀胡堡的大同巡抚李文进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报捷文书会让整个京城官场集体失声。整整一天,几乎所有官员都是心事重重的,甚至传说有官员已经在安排家卷回老家探亲什么的。京城官场开始人心惶惶。和京官们不同的是,此时的李文进内心是雀跃的,他已经得知了安银堡一战的结果。俞大猷仅仅动用三千标营就击退了俺答部一万三千人追兵,刘汉刘总兵的几千人马甚至都没来得及投入战场,鞑子就退了。三千明军击败万余鞑子,这在以前谁敢想?其实,严格说起来,俞大猷手上的兵马还不到三千。李文进的兵马是按照明军标准配置武装的,马三步七,别的军队缺少战马,可他的需求,兵备道是必须满足的。九百骑兵在他匆匆回杀胡堡的时候还带走了二百人,所以实际参战的也就是二千八百人而已。这次,李文进倒是没有像前两天那样,急急忙忙朝京城送捷报,他要等俞大猷、刘汉回来,问清楚战局后再向京城汇报。只是这一想法,直接让之后了解到详情的李文进大呼后悔,他失去了一个在天子面前漏大脸的机会。大同军连续经过两场大胜仗,功劳簿也需要认真琢磨下了。毫无疑问,俞大猷肯定是首功,而他和总指挥刘汉就不必上榜了,其他的人还得和刘汉、俞大猷商量着来定。魏广德依旧没有上值,所以他也听张吉说了下外面的传闻,大同送来了捷报。虽然很想让张吉去找来让他看看,可是魏广德心里却有一丝忐忑,他担心看到不好的信息。下午的时候,劳堪就匆匆进了魏广德家里,还带来了那份捷报的抄本。看着劳堪递过来的捷报,魏广德只是片刻犹豫就接了过来。躲是躲不过的,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前面的吹捧圣天子在朝的话魏广德直接跳过,他要看的是后面的,现在大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劳堪进门以后的脸色就不好,他已经听懂的人说了,和杨博杨尚书的分析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