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 第 241 章

第 241 章

乎全都是作为斥候训练的,多数人有勇有谋,还有部分会认字绘图,如今,放虎归山,让他们大展身手的时机到了。”

“二百来人?西南那么大,岂不是杯水车薪,难以扑灭?”皇帝有些担心。

“父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善加诱导,这些人会变十十变百百变千万,让襄国公和戚伯雄自顾不暇。”宝麟大眼睛眨呀眨,频频对父亲放电。

卫国公没想到大皇子这样小,就胸有丘壑,连连点头:“皇上,大皇子如此聪慧,乃朝廷之福!”

鼎新帝又是欣喜,又有些担忧,唯恐儿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但此想法也是闪而过,他还顾不得这些。

“麟儿,如何变十十变百百变千万?”

“父皇,戚伯雄和襄国公在西南横征暴敛,当地人岂甘愿引颈就戮?

卫国公派这些人回家,面查找恶贼防守的薄弱之处,面发动乡邻,组织起来,保护家园,给恶贼造点小麻烦,等朝廷大军到来时,大家举而上,歼灭奸贼,这就是孩儿所想的大变化。”

卫国公忍不住鼓起掌来:“皇上,臣便是此意,没想到大皇子言便知端的,而且比臣还想得透彻。”

宝麟有些羞涩,眼睛黑幽幽地,满是期待地看着父皇。

鼎新帝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孩子!”

宝麟兴奋地挺直脊背。

皇帝又转向卫国公:“此计甚好,到时运兵西南,也要尽量神不知鬼不觉,争取打戚伯雄个措手不及。”

“是!”

“至于襄国公,若是还有三分可取之处,那就尽量争取,让他的势力为国公所用,不到万不得已,姜爱卿不要四处树敌,等灭了戚伯雄,朕把襄国公调回京城,他留在西南的势力,由你全部收编,不能为朝廷所用的,再歼灭之,这样也比较从容。”

“是,谨遵圣上旨意!”卫国公再次恭敬地行礼,他们父子为昊天立下汗马功劳,竟然还能不骄不躁,点儿也不居功,这让鼎新帝内心,十分感动。

君臣又补充了些想法,皇帝便端茶送客,他匆匆穿了朝服,又去金殿主持下午的朝会去了。

燕然看着丈夫的背影,越发决心要劝他改变下,简政放权,不然,非把他累倒不可。

大臣们已经在殿外等着,小太监得令,开了大门,他们依次进入,然后,皇上升殿。

杜英睿第个上了奏折。

他在户部干就是十年,勤勉仔细又踏实,再加上是皇帝的至亲,没人敢做小动作坑他,名声和威信都非常高,路升迁,十分顺利,现在已经是右侍郎了。

奏折说:“这些年南方不断垦荒,粮食连年增收,四海之内,没有饥馁,此昊天百姓之福,可是茶叶和蚕丝这两年价格大跌,茶农和蚕农入不敷出,此事不解决,臣恐引发动乱。”

他在户部,每天接触的便是这方面的数据,而且,也只有他这样的臣子,从小在乡间长大,又心装着百姓,才会想到这些。

普通百姓只能将丝绸做礼服,辈子只有那么三五身,大多数根本喝不起茶叶,杜英睿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解决。

朝廷上,君臣大眼对小眼,胡宰丰见皇帝的神色,满是期待,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他出班奏议:“皇上在东海和南海,建了水军,海匪多被驱赶或歼灭,海防宁息,不如开了海禁,洋商对咱丝绸、茶叶和瓷器,最是青睐,丝绸和茶叶产量越大,咱们的海关,才越能收上税来。”

准备多年,皇上早就有开海禁之心,无奈很多臣子心存忧虑,尤其是并肩王坚决反对,这才拖延至今。

并肩王现在已经不提什么祖宗规矩了,但这么大的国家,总是各种问题频发,他的心又是忧虑,又是焦躁,只想着多事不如少事。

他真的老了,虽然年纪比卫国公、护国公还小两三岁,但身体和心态,却完全不样。

朝臣,和并肩王同样想法的很多,胡宰丰的话落音,便有人出班表示反对。

鼎新帝垂下眼皮,他虽然极力想开海禁,可现在也知道,反对的意见,若是有道理,还是得听听的,若真的能说出海防上的缺陷,他就要让水军好好改改,海军投入太大,丁点儿损失,都让他心疼。

朝臣互相辩论,到了快下朝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几乎没有了,他们也没就老生常谈,什么危险大,事儿多,有违祖宗规矩,没有什么新的见解,鼎新帝都听烦了。

并肩王反常态,反而推荐老翰林院掌院贾东水的得意弟子卫华去江南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