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重生欧陆1918 > 第八十七章:国内局势

第八十七章:国内局势

第八十七章:国内局势

尼古拉最近非常忧虑,不少事情一支在困扰着他比如说俄罗斯-德意志研究协会。

随着国际工团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以及该意识形态对于俄罗斯等国家的威胁,使得俄国国内的一批知识分子将德国人视为我们潜在的或者是忠实的盟友,这批知识分子给他们的组织起名位“俄罗斯-德意志研究协会”,现如今在莫斯科获得了不少的支持者,他们联合起来了一批有着坚定的右翼立场的历史学家、作家和政治家。

在该协会的第一份对外声明中,协会提出俄罗斯应当接受《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即使是这份条约会给祖国母亲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依靠和德国人达成协议的方式收回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作为交换俄罗斯将会和德国建立一个抵御工团主义的轴心国。

在他们的设想中这个所谓的“柏林-莫斯科轴心”有能力靠着高度统筹的人力和意志直接压跨工团主义运动。但是这个协会却呼吁放弃西进的俄罗斯民族统一主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干扰到尼古拉政策的实施。如果这个协会要是知道了他们伟大的太子殿下现在就在和工团主义做生意的话不知会作何感想。

为了遏制这帮人的继续发展,尼古拉命令国家安全部派特工去盯紧这帮不安定因素,在必要的时候还会故意干扰打断他们的宣讲,但是尼古拉也不敢对他们做些什么,因为道理站在他们那边,经过内战之后,大多数的俄国人都无比痛恨工团主义,恨不得将他们扒皮抽筋彻底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如果这个时候逮捕他们就等于火上浇油,刚刚安定下来的国家将会重新步入动乱,尼古拉可没把握挑战整个国家的人民,他比他任何时期的先祖们都理解普通的人民对于国家的影响力。

所以尼古拉能做的也就只有盯住他们了,希望他们不会做出些过激的举动。

另外关于俄罗斯国内的教育问题,在之前的俄罗斯帝国时代,文理中学虽然是每座城市的公共设施,由国家出资创办,但在那里是最聪明的孩子和贵族子弟们学习的地方,普通人根本无法进入到这些学校进行学习。

克伦斯基共和国改革之后,大多数的精英化私立院校都被取消了,所有的贵族子弟被迫无论出身地与工人和农民的子弟共同学习。莫斯科陆军学院其实也是在这种改革情况下出现的产物,李察身边的很多同学其实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入的军校。

不少上议院的议员们纷纷表示希望旧式的精英文理中学必须得到复兴以保证一代又一代的国家精英得到最优秀的教育,至于农民的孩子们就让他们种好地,早点学门技术养家糊口就行了。但这一方案一被提交道尼古拉的手里就被立刻否决了,这种落后的愚民思想早就被证明了在新时代的民族主义国家根本就行不通,如果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之一也就是后备兵员们连识字都不会,那就更谈不上国家复兴了。

这项议案被否决之后,上议院的贵族们便做出了妥协,让贵族和最聪明的精英们继续向以前一样进入文理中学进行学习,另外再筹办普通的公办教育体系,让普通人也能接受到教育,他们认为这样就足够了。

但是尼古拉依然否决了这项议案,他要的是整个帝国境内,所有具有真才实学的都能在这个国家的任何领域都发挥作用,所以让人民们能接收到更高等的教育也是有必要的。而且重新创办教育体系,会让这个新的教育体系至少在五十年内无法赶上旧文理中学的教育水平,这实在是多此一举。

一开始的时候,李察其实提议过为俄罗斯制定义务教育法,所有的儿童至青年期间,大概是8到9年都必须接受强制性的义务教育,直接立法规定让年轻人接受教育并且将这个性质划分为与服兵役一样的义务行为,但是也被尼古拉否决了,因为在俄罗斯提供免费的教育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东西,国家没有这么多的钱,普通的农民和工人们也不见得就会让自家孩子去接受教育,还是让他们自己选择的比较好。

但是在大面上,尼古拉以太子政令的形式下达命令,开放大部分的公立高等院校,允许所有有能力的俄罗斯公民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且这些按照命令开放的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挠和歧视这些学生,且应给予适当的便利。

同时为了自己的巨大设想,尼古拉还向国家杜马递交了一份法律草案,由他和李察共同草拟,草案上规定了,大多数的文理中学都应该予以开放,接收并提供给普通的学生教育,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要求所有的适龄儿童至少接受四年及其以上的小学教育,且由国家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