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志同道合
李察的一番话殊不知开启了俄国国内长达数年的激烈辩论,是否应该让装甲部队走向舞台,甚至让装甲部队逐步替代骑兵部队成为进攻主力更成为这场辩论的主题。
因为在这场决定俄国道路的深夜会谈结束之后,第二日,陆军和海军下达了开始战争结束之后的第一场作训命令,刚刚安稳下来的军队又重新开始调动起来,不过对此军人们并没有多少怨言,因为相比于直接战争他们更愿意选择没有太大生命危险的军事演习。
同时让军队各界震惊的是,在沙皇陛下亲自下达的作训命令的最后,命令罗科索夫斯基·拉齐维乌上尉奉命组建俄罗斯帝国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最让他们感到新奇的是,很多的高级军官并不认识这个名叫罗科索夫斯基的上尉,既然是上尉那一定非常年轻,皇帝陛下又怎么能把一个全新的部门交给一位如此年轻的军官呢,就算他才华横溢但毕竟缺少经验。
不过过了没多久,军官们也没发现陆军出现什么变化,虽然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但一切依然照旧,便逐渐将要忘记这件事情的时候,新的一期军事杂志上刊登署名为罗科索夫斯基上尉的关于装甲部队的理论文章《坦克-新现代战争的主宰》的一文,文中理查第一次提出了:只有支援坦克的其他兵种具有与坦克相同的行驶速度和越野能力时,坦克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
在诸兵种合成军团内,坦克应该起主导作用,其他兵种应该根据坦克的需要进行行动。因此要坚决杜绝将坦克编入步兵师中,而要建立各兵种合成的装甲师,以使坦克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此外这篇文章第一次向俄国军界展示了李察的闪电战理论,且这项理论包含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和当时李察在军校中与教官的争论几乎一样只是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和扩展。在作战中应大量而集中的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部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胜利。
同时李察在文章的最后对坦克这种新型武器提出了他的要求,坦克武器应具有三个特征:装甲、机动、火力。凡是要准备进行激烈战斗的一切坦克,应该具有相当强度的装甲,能够不为对方的防御火力所击毁;如果想要获得胜利应该尽量使得塔克运动迅速,不顾敌人的阻挠,一直向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前进,使得敌人始终无法重新建立防线,最后将攻势深入到敌人的后方。而最后火力是保证战争胜利的最基本要素,它的火炮在坦克保持静止和运动的时候,都可以开炮射击,坦克在前进的同时也将火力不停地倾泻在敌人身上。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立刻就有大量的军官发文批评他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次创新性的使用了坦克这种武器,但结果并不理想,也没有能够发挥出李察在文章中写的那样能够发挥如此逆天的威力,甚至在越过战壕不到一公里就报废了几台坦克原型车,就此坦克就给世人留下了不可靠、故障率高的印象,这样的武器竟然还敢放出狂言说自己能够替代所有的兵种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力?
但是还有大量的军官选择支持李察的改革方案,不少军官从俄国民众的动员中看到了未来战争,预测下一次世界大战也将会是一场总体战,需要将国家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前线中,其中以谢尔盖·马尔可夫将军最为出名,它被世界大战期间高效的装甲车辆、坦克、火车所启发,也希望组建一支以装甲突破为核心的军队。这个想法和李察不谋而合。
在刚刚看到李察的文章的时候,马尔可夫甚至感叹这个叫做罗科索夫斯基的年轻上尉做了他所不敢做的事情,说出了未来战争的真理,上午刚刚还在拜读李察的文章,下午就来到了新组建的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
这个新创建的部门此时还在组建的过程中,太子殿下特地为李察批了一块土地,在这个地区还有一个小型的别墅,就是部门暂时的办公地点。
马尔可夫从马车上下来惊喜地审视着这块土地,简直就是坦克突击最好最好的场地,没有任何凸起障碍的平地,除了草皮之外再无其它,据说是一个绝嗣的贵族在去世之后无偿捐给皇家的。
“欢迎您将军阁下,请原谅我们招待不周,现在部门还在组建的过程中,整个办公地点除了我和临时派给我的副官和一些站岗的士兵之外还没有其他的职员,您知道的,我发表那篇文章也是为了征集到更多的人才。”一进门李察就站在门口欢迎马